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caoporn国产一区二区_日日骚欧美日韩_免费看成人哺乳视频网站

全國先進! 縣中醫院打造中西醫融合發展新模式
時間:2025-04-16 11:43 瀏覽量:

  

縣中醫院“共享藥房”(智慧煎藥中心)

  

  規劃建設中的安溪縣中醫院城東院區暨福建中醫藥大學閩南康復醫院(效果圖)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于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及“白求恩獎章”獲得者的決定》,縣中醫院榮膺“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集體”稱號。這一國家級榮譽的獲得,標志著該院在推進縣級三甲醫院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全國縣級中醫院建設提供可借鑒的樣板。

  作為集醫療、教學、科研、康復、預防保健及中醫藥文化傳播于一體的現代化三級甲等中醫醫院,縣中醫院始終秉持“大醫精誠,傳承創新”的辦院理念,以中醫藥特色為核心,現代醫學技術為支撐,通過“聯盟+共享”創新服務體系,持續強化人才引育機制,提升服務能力,走出一條中西醫協同發展的特色之路。 (記者章藝涵)

  織密服務網絡 構建中醫藥發展共同體

  今年3月,尚卿鎮村民劉大叔晨起后突發下腹劇痛并休克,家屬緊急將其送往尚卿衛生院。值班醫生立即通過“中醫聯盟”微信群,在縣中醫院總院主任醫師的指導下,“院內轉診”至縣中醫院總院,多學科醫療團隊早已做好接診準備,為搶救贏得黃金時間。

  這種高效救治的背后,是縣中醫院牽頭構建的中醫醫共體發揮的關鍵作用。2018年,中醫醫共體圍繞“縣強、鄉活、村穩”的目標,聯合全縣33家醫療單位組建中醫聯盟,在茶鄉構建起“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

  “中醫聯盟的建立,是我院在中醫藥服務方面的一次大膽嘗試。”縣中醫院黨委書記林錦德介紹,中醫聯盟整合全縣中醫藥資源,通過人才共享、技術共享、藥房共享、文化共享等方式,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中醫藥服務能力。截至2025年3月,中醫聯盟累計雙向轉診17747人次,其中上轉9611人次,下轉8136人次,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高效流轉。

  針對基層中醫藥服務短板,醫共體創新推出“共享藥房”模式。通過統一采購、審方、煎煮、配送的標準化流程,使鄉鎮患者在家門口即可獲得與總院同質化的中藥服務。“傳統基層醫療機構的藥材短缺、品種不全等痛點得到根本解決,中藥處方執行率達到85%。”林錦德介紹,該模式已覆蓋縣域所有基層醫療機構,日均服務量突破200人次。

  在文化傳播與健康普及方面,縣中醫院構建立體化中醫藥文化推廣體系:組建八段錦教學團隊走進社區、企業傳授中醫健身功法,開展“中醫藥文化周”“中小學生識中藥”等體驗活動,推動中醫藥文化“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家庭”。同時,完成云中山中藥資源普查,建成縣域中醫藥展示館,首創中藥膳自助售藥機,讓中醫藥知識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強化學科建設 打造中西醫協同創新引擎

  在縣中醫院心病科病房,患者李先生正在接受心肺功能康復訓練。“以前總感覺胸悶氣短,現在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血壓控制穩定,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李先生對該院的專業治療贊不絕口。

  李先生的切身感受,折射出縣中醫院特色專科的診療實力。作為省級農村中醫重點專科,心病科引進心肺運動功能檢測儀等先進設備,結合6分鐘步行試驗、無創心排檢測技術,形成“評估-治療-康復”全流程管理體系,為眾多心肺疾病患者提供精準醫療服務。

  學科建設是醫院發展的核心引擎。縣中醫院以康復醫學、治未病/健康管理、急診醫學、重癥醫學四大中心為依托,重點打造針灸科、康復科、心腦血管內科等優勢科室,形成“院有重點、科有特色、人有專長”的學科布局。

  目前,縣中醫院擁有省級重點專科3個、省級中醫特色專科4個、市級重點專科3個,可開展70余項中醫診療技術和50余項四級手術,先后通過國家標準版胸痛中心驗收,成為福建省首批防治卒中中心。

  在提升中醫特色優勢的同時,醫院注重中西醫協同發展,與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建立深度合作,引入現代醫學技術賦能傳統醫學。例如,心病科將6分鐘步行試驗與中藥辨證施治結合,康復科運用智能康復設備輔助針灸治療,急診科建立“中醫早期介入+西醫急救”協同機制,實現了“中醫更精、西醫更強、中西醫結合更優”的目標。

  硬件設施的升級為學科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近年來,醫院床位增至600張,配備減影血管造影(DSA)、1.5T磁共振、64排CT等高端設備,并啟動城東院區建設項目。作為福建中醫藥大學閩南康復醫院共建單位,新院區將重點發展康復醫學、治未病等特色專科,預計新增床位800張,建成后將成為全縣中西醫結合康復診療中心。

  創新人才引育 激活高質量發展核心動能

  提升醫院核心競爭力,人才梯隊建設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早在2018年,縣中醫院就積極引入公開競聘機制,讓優秀年輕人才脫穎而出。縣中醫院院長李朝暉介紹,截至目前,醫院推行5輪中層干部競聘,80%的科主任、護士長通過競聘上崗,一批“85后”“90后”骨干走上管理崗位,形成老中青有機結合的人才結構,建立起“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競爭機制。

  近年來,縣中醫院創新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機制。對外打破編制壁壘,依托縣委、縣政府“人員總量控制編制使用備案制”改革,精心構建“柔性引才+精準用才”模式。先后成立中國工程院吳以嶺院士縣級“絡病研究室”,設立13間名醫工作室,柔性引進包括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楊叔禹在內的50余名省內外名醫,實現“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人才共享機制。每月定期邀請三甲醫院專家來院坐診、手術,讓縣域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省級醫療服務。

  對內建立“雙主任制”,在臨床科室分設行政主任與業務主任,前者負責科室管理,后者專注學科建設。“這種‘管辦分離’模式既保留了原科室骨干的積極性,又為引進人才提供發展空間,避免‘引才留才難’的矛盾。”李朝暉表示,雙主任制實施以來,相關科室科研成果明顯增長,實現管理效率與學術水平的雙提升。

  作為縣級中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探路者,縣中醫院通過體制機制創新破解縣域醫療資源均衡難題,依托中醫藥特色打造核心競爭力,強化人才與學科建設筑牢發展根基,實現縣級中醫院從“量”的擴張到“質”的飛躍。

  “三甲稱號不是終點,而是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林錦德表示,醫院將持續深化中西醫協同創新,從規模擴張轉向內涵建設,努力打造縣域醫療中心的示范標桿,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