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QZ09015-0101-2025-00074
- 備注/文號:安教函〔2025〕74號
- 發布機構:安溪縣教育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5-30
唐瑜燕委員:
《關于加強茶鄉孩子茶文化研學的建議的提案》(134128號)由我單位會同縣農業農村局、文體旅局等單位辦理。現將有關情況匯總答復如下:
一、均衡師資培養方面
近年來,強化產業實踐支撐,從產業角度、全球農遺文化角度助力,協助提供專業茶產業技術人員,參與教師茶文化系統培訓,通過田間課堂、制茶工坊等實踐指導,豐富培訓內容,助力教師深入了解茶產業運作,提升茶文化教育實操能力。吸納相關非遺傳承人,并定期邀請知名茶人舉辦茶文化培訓與提升。
二、多維實踐推進方面
一是深化校地合作。在慈山農中、安溪茶校開設茶文化課程,聯合溪禾山、大寶峰等茶莊園實踐基地,優化“種植-采摘-制作-品鑒”全鏈條體驗環節,開發“茶園探秘”“小小制茶師”等特色研學路線。實施“非遺小傳人”培育計劃,在沼濤實小、金火完中、魁斗中心等多所學校開設鐵觀音傳統茶藝的系統理論和實操教學,并建成茶文化藝術傳習基地,依托溪禾山文化園等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參與茶葉采摘、炒制實踐,系統地從認知-掌握-完成“一茶一品”創作同時,聯合茶企舉辦“未來茶飲創新大賽”,引導開發茶文化衍生品,如新中式茶飲配方等。近年來,有40多所中小學校先后到茶基地開展研學實踐活動。二是發揮高校資源。推動安溪茶學院與中小學合作,組織茶文化講座、科普展覽、非遺技藝工作坊等活動,依托高校學術優勢,為茶鄉孩子搭建茶文化視野拓展平臺。探索聯合高校及科研院所開發“茶文化數智平臺”小程序和開發嚴肅型茶文化小手機游戲。
三、厚植鄉情教育方面
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資源,積極開展安溪茶文化課程的實踐研究,如:培文麗馨實幼專門建設一層“制茶小作坊”體驗區;沼濤實小對涉茶體驗教育進行創新探索,從知茶、懂茶延伸到了茶歌、茶詩、茶舞等茶文化教育;安溪茶校開設茶文化公共課,借助茶業企業茶文化傳播,不斷提高學生的茶文化之人文素養;全縣組織匯編“我愛家鄉的鐵觀音”師生獲獎征文,并印發至各級各類學校等等。
四、家校協同育人方面
一是推進非遺農遺進課堂。支持“烏龍茶制作技藝非遺家長進課堂”活動,協助學校對接掌握非遺技藝的家長志愿者,通過親子工坊、技藝演示等形式,讓孩子近距離感受制茶技藝魅力。二是注重家庭文化體驗。組織家庭參與茶王賽觀摩、采茶節親子活動等,將課堂所學延伸至實踐場景,營造“學校+家庭+社會”協同的茶文化傳承氛圍。
下一步,我縣各部門將密切協作,推進產學研和產教融合,凝聚多方合力,推動茶鄉孩子茶文化研學工作走深走實,助力本土茶文化傳承發展。
最后,衷心感謝您對學生茶文化研學的關心和支持!
領導署名:李穎華
聯 系 人:黃世元
聯系電話:23236030
安溪縣教育局
2025年5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閩公網安備 35052402000177號

